一架機重15千克、翼展2.6米、機長2.1米的紅色"小鷹3A"號無人機于7月12日在成都大邑縣試飛成功。這是國內首例借助RFID射頻技術將無人機技術與人員定位搜救相結合的遠距離搜索技術成果。該項成果將投入景區、野外應急人員搜救工作。
據悉,該項技術源起于2008年"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在西藏旅游危機預防與應急救援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課題,其過程中提出"無人機救援"概念并進行實驗論證。該技術搜索系統由信標、機載收索器、無人機、地面站、高分辨率相機、便攜式人員定位搜救器六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為,由信標發出信號,機載收索器確定搜救范圍,無人機到達目標,并將搜救者的地理信息、個人信息傳送回地面中心,并由高分辨率相機對該區域進行高分辨率拍照以確定區域地貌,搜救人員便可根據便攜式人員定位搜救器,找到被搜救者。
該項技術在國內******將無人飛機與定位救援兩項技術相結合。該無人機能持續飛行120余小時,負重2至3公斤,以******140千米每小時的時速在******5500米的高空作業。其采用的低頻搜索方式將克服常用定位方式GPS等高頻技術信號過于受外在條件制約的不足。項目采用的遠距離RFID(頻射識別)技術,即使在山洞、原始森林、相對密閉的空間,其低頻信號也可通過縫隙傳播***終完成搜救。
據該項目負責人王緒本介紹,與傳統野外搜救在人員出現失蹤后在漫無目的的地毯式搜索不同,此項技術的研發將使得尋找失蹤人員成為一項防范于未然的工作。外出人員只需事先攜帶信標,并在遇到突發狀況時開啟裝置,搜救人員即可通過低頻搜索,實現快速定位,提高搜救效率。
當日試飛成功后,四川省山地救援工作委員會為"基于無人機應急搜救系統"技術研發單位成都理工大學授牌,四川省首支省級山地救援總隊無人機應急搜救成都理工大學支隊正式成立。
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已申請獲得國家專利,在此次試飛成功后,"基于無人機應急搜救系統"將投入西藏拉薩、納木錯高海拔地區進行進一步的試飛和改良。該項技術成果***終將用于景區、野外應急搜救工作。